0:00
0:00

共建高速泛在的信息网络建设,建设数字智慧长三角

紧紧抓住国家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重要机遇,推动区域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和智慧应用融合创新,使信息化成为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引擎。

1.共同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第一财经

以5G(第五代移动通信)协同布局为引领,构建集“连接、枢纽、计算、感知”为一体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总体架构。引导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信息基础设施更新升级,推动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水平比肩全球主要城市群。

(1)加快5G在长三角协同布局、先试先用

协同推动5G网络建设,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分步实施建网。2018年,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无锡等城市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5G外场技术试验网;2019年,率先在国内发展友好用户,开展试商用;2020年,完成5G网络规模部署,成为国内首批正式商用的地区之一。协同推进5G产业合作,构建5G产业生态环境。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及长三角重点IT企业开展相关技术、设备、产品研发和服务创新。协同开展5G综合应用示范,使长三角成为国际国内5G应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基于5G物联的“城市大脑”应用;围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物联网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人工智能大会、云栖大会的举办,支持电信运营企业等开展5G智慧小镇、5G智慧园区等应用;围绕服务民生、促进生产提质增效,支持相关企业开展5G智慧交通、5G移动远程医疗、5G云端机器人等应用。

专栏:长三角5G协同发展布局

图片来源:C114新闻

5G技术能提供十倍于4G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百万级的连接能力,对各行业转型变革带来深远的影响,将为全球带来巨大经济价值。长三角率先开展5G布局不仅有利于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而且有助于中国在全球的5G领域获得更多话语权。

协同推进5G网络建设,编制《长三角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融合设置建设导则》,指导网络建设分布实施;部署扩大规模技术试验网,建成面向5G关键技术的试验环境;将试验规模扩大至长三角26个城市,同步推进5G网络试商用;实施规模商用部署,5G网络实现长三角深度覆盖。

协同加快边缘计算节点规划布局,开展《长三角边缘计算节点布局规划》研究,推动长三角地区5G网络、内容、存储、计算一体化发展。

协同建立城市群用户感知度评价标准,研究制定面向5G的《长三角移动通信用户感知度综合评估评价标准》,适时发布对标全球主要城市群的用户感知报告。

(2)推动长三角数据中心和存算资源协同布局

统筹长三角数据中心规划布局,联合各类数据中心运营主体,开展《长三角数据中心布局规划》研究,统筹区域空间、规模、用能,探索建立省际直连链路,区域数据中心存储容量实现Z级突破。同步开展数据中心计算资源部署,根据数据中心存算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部署面向人工智能的计算加速器资源,区域计算加速资源超20万核。推进区域信息枢纽港建设,开展在苏浙沪皖毗邻区建设直连的信息枢纽港研究,提升区域高密度信息资源互通率。

专栏:长三角数据中心协同发展布局

推动数据中心合理布局,联合阿里巴巴、宝信软件、万国数据、数据港、苏宁云商、利昇信息、科大讯飞、科大国祯、电信运营企业等数据中心运营主体,推动长三角区域数据中心云化布局,实现基地化、园区化发展,建立省级网络直连,推动存算资源同城化。

建成长三角区域数据中心联合测试平台,推动数据中心单位PUE(能源使用效率)低于1.3,使长三角成为全球数据中心单位能耗产值最高的区域之一。

部署长三角计算加速器资源,依托长三角数据优化布局,率先开展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等应用计算中心布局规划研究,建立长三角计算加速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面向人工智能的计算供给能力占到全国1/3。

(3)共建城市群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网

依托国家量子实验室,建设覆盖华东地区的长三角城市群广域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网,连接联通“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建设一期工程”。统筹长三角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网布局,开展《长三角城市群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联合论证网络系统架构,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分段启动干线网络建设,利用市场机制开展建设运营,力争2018年同步启动三省一市各段项目建设,2020年完成主干网络建设,实现与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的无缝衔接。开展量子通信应用试点,围绕保障长三角城市群的金融、政务、电力等网络信息的无条件安全传输,组织开展基于环网的安全保密通信服务,推进长三角量子通信产业发展。

(4)推进长三角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互联互通

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建立一体化的长三角卫星定位基准服务系统。通过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卫星定位基准服务系统的对接和互联互通,实现用户一地注册,全域服务,提高导航定位服务的效率和完整性。支持中电科天地一体化网络合肥中心加快建设,适时在长三角地区扩展应用。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及相关科研院所,为长三角地区提供雷达微波、光学遥感、量子通信等卫星有效载荷设计制造、总装测试,以及卫星发射、运行控制等总承包服务,进行多维高精度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水体监测、大气分析、灾害预警、保密传输、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

2.合力推动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建设

通过建立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群,促进基于数据的跨区域、分布式生产和运营,促进形成产业分工互补、资源整合高效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1)创新构建工业互联网工作体系

加强工业互联网部省联动,成立长江三角洲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专项工作组,建立协同工作推进机制,依托研究机构开展排摸调研,统筹指导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发展。

(2)系统打造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

打造区域一体化的感知服务网络,支持电信运营商与长三角区域联动建设物联网络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上海)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的辐射作用,推动行业级节点、递归解析节点建设,拓展网络互联、标识解析、大数据平台、安全保障等关键共性技术及公共需求服务,形成辐射服务长三角的子平台网络。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在全国率先建立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立足各省市既有信息资源和共性产业布局,支持建设一批面向长三角应用推广的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协同营销等工业云平台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协同推进制造业资源与互联网平台深度对接,引导制造企业的设计、制造、检测、试验、维修、仿真、认证等专业服务以及能源、基础设施、技术服务、生产设备、生产线等生产能力共享;配套建设试验验证、安全测试等一批功能性平台。

专栏: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程

图片来源:东方网-长三角工业互联共享“一张网”百万企业启动

打造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群,发挥各省市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如上海智能云科iISESOL平台、上汽大通C2M平台、江苏紫光工业互联网平台、飞马智科、合力、国泰、supET平台、恒逸石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传化智联智能物流供应链工业互联网平台、徐工Xrea平等,聚焦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机加工、工程机械、石油化工、轻工纺织等重点行业,形成区域内平台差异化定位、功能互补、资源优化共享的集群式发展。

构建长三角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体系,依托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上海),加快推动标识解析国家节点上海分节点建设,聚焦长三角区域内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加快试点和推广。

(3)合作组建产业联盟

来源:数字化企业网新闻资讯

在工业信息化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的指导下,基于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上海分联盟、江苏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浙江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组织,整合长三角地区相关资源,共同组建长三角区域联盟与产业一体化协会。联动区域工业企业协同开展上云入网工作;发挥三省一市工业互联网创新载体作用,拓展平台服务功能,提升平台运营水平,深化关键共性技术服务,推动标准制定,强化网络数据安全保障。策划举办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路演大会、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峰会等活动,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3.深入推动长三角智慧应用

大力提升长三角社会领域信息化协同和融合发展水平,鼓励提供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专业化服务,推动区域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深化重点领域大数据应用。

(1)推动重点领域智慧应用

图片来源:交汇点-南通试点国家全民健康信息跨域互联互通业务-构建跨域分级诊疗体系

加强卫生领域信息化一体化建设。推动跨地区卫生应急准备和协作联防联控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区域应急培训、演练、协同处置及协同支撑一体化;整合长三角无证行医、高危献血人群等相关医疗卫生数据,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互通交换;推动卫生领域行政审批,行政处罚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协同监管,推进上海南通卫生信息化一体化项目等跨域互联互通国家创新试点工程建设,探索“跨域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新模式。加强环境治理信息共享。建立长三角区域地级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及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多时段预报信息和预警信息;继续推进区域空气质量检测数据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共享,建立长效共享机制。完善交通智能化服务。落实《长三角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合作框架协议》,继续推进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

(2)共同探索建设“区域大脑”

协同推进建设标准制定,研究编制《长三角城域物联专网建设导则》,引导城市群建设基于“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城域物联专网,部署物联传感“神经元系统”,连接规模突破十亿级。推动主要城市试点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鼓励重点企业组建物联网运营主体,首批在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城市,围绕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城市大脑”,适时在其他城市分步推广,为建设“区域大脑”积累经验。推动智能物联平台互通,在三省一市现有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建立长三角政务数据流通平合,探索建立已有“城市大脑”间的协同服务机制,以数据驱动公共服务精准化。

供稿: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