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的创新方向与建设新举措

专家简介

权衡: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曾任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2019年2月28日起,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被推荐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人选。

二、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建设发展的新举措

本文关键字:服务业开放;金融开放的先行区;“境内关外”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放管服”改革;联动发展。

第一,要探索推进服务业核心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加快推进商务、电信、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服务业开放力度。目前,我国服务业开放的领域主要是在外围,而核心领域内的服务业还没有完全开放,需要逐步地加以开放。

第二,探索建立全国金融开放的先行区,通过实施一揽子金融开放新举措,构建具有竞争力的金融税制,不断促进资本项目的开放。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应进一步探索资本账户的开放,使得资本账户的风险压力测试进一步显现出来。

第三,探索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升级版,进一步深化探索“境内关外”制度,构建与国际先进自由贸易港接轨的监管体系。自贸试验区是“境内关内”,现在要升级到“境内关外”,使自贸区成为一个更自由化、要素流动性更强、效率更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第四,探索建立数字贸易背景下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包括建立数字信息自由流动、个人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国际规则。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发展,医疗、教育等都会呈现在互联网上,于是,互联网上就会产生很多信息、数据,出现数字贸易服务这种新的形态,那这些流动的数据如何去监管?这里就涉及到数字信息如何像货物一样自由流动、是否有关税、是否要查验等问题。数字贸易方面,欧洲设立了一定标准,来保护公民的隐私和安全,美国没有设立,认为信息是自由的,安全问题应由互联网企业来负责承担。我国的信息自由流动、网络安全以及个人隐私问题,也需要顺应全球趋势来做。

第五,探索进一步深化完善竞争中立制度的新举措,主要是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对国有企业的政策优惠,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所谓“竞争中立”,就是要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牵住去“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改革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清理“僵尸企业”的过程,就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第六,探索建立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美国商会发布的《2018年国际知识产权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指数位居50个经济体的第25位。我国不一定要按照美国的标准来,但是我们自己要探索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应该探索在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促进知识产权成果交易和转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完善了产权保护制度,明确产权是所有制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真正导致工业化发展的是有效的制度设计,进而产生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创新发展的动力。

第七,探索建立投资者异议审查制度。当投资者认为国内法规规章或文件违反我国加入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时,可提出异议审查申请,并为其提供专门的行政异议渠道和争端解决方案。

第八,探索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型政府。上海是最早提出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的,这就是“放管服”要做到的目标。

第九,推动自贸区新片区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联动发展。包括发挥自贸区金融创新的辐射功能,推进跨关区的保税货物便利化流转等。

第十,探索服务“一带一路”桥头堡的新路径。构建全球数字贸易平台,打造“一带一路”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跨境人民币的支付和结算中心等。